立建築

雙手靈巧,技巧獨特,
懷有二心。
新竹工研院悠活館

新竹工研院悠活館

工研院於自身組織內成立空間改造小組,結合工程、設備、營運管理等同仁,針對院區空間提出適性的改造計劃,逐步將工研院改善為兼具人文及美學質感的研究空間。本案是空間改造小組成立後第一件競圖案。但競圖後,院方特別針對館舍的營運管理與空間內容進行詳盡的可行性分析,並遴選專業團隊負責未來的活化營運。因此本案的設計過程幾經折衝,多方與營運團隊來回討論,方能取得設計共識。最終的設計成果雖與競圖方案已大為不同,但館舍開始營運後,未聞內部空間有太多不合用的情形。這樣的經驗,在台灣公部門的建築案件中極為罕見。
 在公共工程中,惟有及早確定經營團隊與使用內容,並與設計單位協調溝通,才能創造出最合乎使用者需求的方案。


使用定位

整建後之員工活動中心服務對象主要為工研院同仁。將以一「運動會館」的面貌呈現,在委外經營的前題之下,以一平價、樸實的會館服務多數員工,內含有氧健身中心、室內採光溫水游泳池、球類運動中心等。並可容納輕食區及戶外表演廣場等,吸引不同活動。本案依使用性質,可分為如下使用
 有氧建身中心:伸展區、重量訓練區、飛輪教室、影音心肺區、體適能評估室、團體運動教室、男女更衣室置物區。
 球類運動中心 撞球區、桌球區、、室內羽毛球場兼籃球場、室外網球場、棒壘球打擊練習場、男女更衣室與置物區。
 室內溫水游泳池:50m×14m溫水游泳池、兒童練習池、練習池、SPA水療池、男女三溫暖區、男女更衣區、休憩區。
 販賣及輕食區: 運動用品販賣區、輕食及咖啡吧。
 行政空間:行政辦公室、醫療室、器材儲藏室。


空間組織

本案以功能大致將量體區分為中央服務廊、球類運動中心(原88號館) 、室內溫水游泳池、健身會館及打擊場。
 入口處留設廣大的戶外空間,藉由舖面與植栽的整合,型塑一可供多功能活動的廣場,並使周邊景觀更加協調。
 游泳池為大跨距構造,以特殊的鋼構架構成廣闊的游泳池空間,外牆為帷幕玻璃輔以沖孔鋼板,自然光線透過不同大小的孔隙,如水波漣漪般映入泳池。
 除了較具運動性格的50m游泳池,其餘如練習池、水療池、兒童池等,則充分與戶外景觀與自然光線、植栽等元素交互融合,塑造休閒會館的悠閒氣氛。
 中央的條狀建築物則作為公共走廊,連通球類中心與健身中心。此一走廊同時扮演員工交誼的功能,其中並有服務台、販賣區與咖啡輕食區的設施。員工並可經由此走廊通過到達每一個設施區。


材質與色彩

游泳池所使用的地坪材質以防滑為主要考量,以抿石子地坪、石板搭配小尺寸馬賽克為主要材料,同時利用水道高低落差,在室內創造水流環境,輔以木製傢俱,室內植栽與廣闊的戶外景觀,充份營造休閒游泳池的質感。
 主要大廳及走道為延續戶外鋪面以石材為主,搭配天窗之採光呈現自然舒適的室內公共空間;健身運動空間主要以地毯、金屬網天花配合間接照明以達光線之均云。球類運動空間則搭配EPOXY地坪,並加強邊緣防撞設施。打擊場以深淺綠色交錯的金屬網為外牆,傳達「野球」意象。
 同時以空間使用單元區分,每一區使用獨特的色彩為其辨識系統,並結合指標整合設置。


整體省能策略

遮陽與隔熱 善用雙層屋頂與空氣層,阻絕陽光與熱傳導。外牆則為輕質構造,內部填塞隔熱材料。
 通風 地面層夏季可利用游泳池引入涼爽氣流,輔以高低窗之對流效應達成整體通風效果。二樓則利用通風器引導熱氣排出,並可使空氣層流動,加強隔熱效果。
 再生能源 採用省能之熱泵系統輔以太陽能熱水系統,能源消耗較傳統鍋爐加熱系統減少44%以上。
 雨水回收利用 以2樓廣大的樓地板收集雨水,加上游泳池的滿溢水,導入過濾與儲存槽,再利用為景觀澆灌水。
 水處理設計採用無煙煤、石英砂及礫石處理技術,設計自動正、逆洗控制,並以處理後之再生水做為正、逆洗之水源,以節省自來水用水量。
 過濾循環系統 泳池池水循環利用,減少補水頻率,節省用水與熱能消耗。游泳池及練習池劃消毒殺菌部分擬用臭氧(O3)配合含氯消毒劑處理。SPA池及兒童戲水池由於水溫高,循環水消毒規劃單獨以紫外線(UV-253.7nm)為處理系統,並附設加氯系統。
得獎
  • 2009 台灣建築獎佳作獎
分類 公共建築
地點 新竹縣
年份 2009
新竹工研院悠活館
找一處可以觸動身、心、靈
 的地方
 時間逐漸變得緩慢
 生命逐漸變得拉長
 空間內外的界限,相互交錯
 自然與人工舒適的對話
 有風有水
 人們放鬆心情後
 坦誠交談的話語
 有綠意 有藍天
 有人們發現世界後
 彼此交流科技新知的道理
 壓力在此解放
 身體在此鍛練
 靈魂在此生息
新竹工研院悠活館
新竹工研院悠活館
新竹工研院悠活館
新竹工研院悠活館
新竹工研院悠活館
新竹工研院悠活館
新竹工研院悠活館
新竹工研院悠活館
新竹工研院悠活館
01  /  10